您的位置 首页 历史文化

北京运河历史文化区 北京运河历史文化区有哪些

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北京运河历史文化区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北京运河历史文化区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
“西有三家店,东有张家湾”这句北京民谚表达了运河文化对北京历史的哪些影响?

从北京通州区地铁八通线土桥站时空穿越,来到700多年前的元大都(北京)。如果地标保持不变的话,那么恭喜你,已成功进入京城最繁华的水上门户——通州,这里是京杭大运河的最北端。

作为“京门脸子”,漕船到了通州,就可以交仓了。在没有汽车尾气和汽笛鸣响的旧日时光里,这里就是京城客货运输的集散地。

运河漕运,国脉所系。通州为万国朝拜、四方进贡、商贾行旅、水陆进京必经之地,漕运发达时期,“运河舟楫之盛可抵长城之雄”。也正因为这些,通州便有了“乃九重肘腋之上流,六国咽喉之雄镇”的美誉,享有“一京、二卫、三通州”之称。

当时有这样的记载,叫做“扬波之橹,多于东溟之鱼;驰风之樯,繁于南山之笋。”如果说这多少有些夸张,那么另一个纪实文章倒是可信的。朝鲜使臣朴趾源来京进贡,途经此地,在所著《热河日记》写下这样的文字:“车马塞路不可行。既入东门,至西门五里河,独轮车数万,填塞无回旋处。”一名外国官员,无亲无故,又没广告费可拿,没必要帮助做虚假宣传。

北京市社科院历史所副所长吴文涛告诉我们,通州的地理位置,使得居民生业也多因漕运所需而兴废。因此通州逐渐形成了以漕运为代表的特定文化氛围。其它文化也多源于此。

在全国独具的三座庙宇中的仓神庙、铁锚寺正是通州漕运仓储文化的显著特征。明清两代仓储衙署官员责任重大,为祈祷保佑无事,故建有仓神庙。明朝在张家湾码头还建有铁锚寺,无论何船经此寺,舵手均要上岸入寺,恭拜祭锚,以祷安航。每年农历三月初一,春暖花开之际,通州土坝码头会举行开漕典礼,祭祀坝神。漕粮的收纳和支放场景可以说是蔚为壮观,构成的是一幅幅特殊的仓储文化画卷。

通州的地名及胡同文化,把千百年来漕运的历史以地名的形式永久的积淀下来,皇木厂、中仓、西仓等仓储地名,粮食市、瓷器口、鱼市口、斗子营、江米店、北果子市、牛市口等交易地名,以及燃灯佛舍利塔、通州文庙、通州衙署遗址、贡院遗址、工部分司遗址、嘉靖寺遗址、天后宫、东八里桥以及通州古城等等,都刻印着漕运标志。

北京城市的发展与运河密切相关,北京地区社会生活特征与精神形态也深受漕运影响,由此而产生的运河文化,构成了北京历史文化大观中浓墨重彩的篇章。   

运河与北京政治中心地位的巩固 。在隋唐之前,北京及华北地区开凿的运河,如曹操、隋炀帝等人开凿的平虏渠、泉州渠、永济渠等,都是以军事扩张为目的、用以运粮运兵的水上通道,那时的运河就如同中原王朝伸向北方的一只臂膀。金、元以后,南北运河的交通水利系统则成为北方政权站稳燕京、进军中原的重要依托。
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北京运河历史文化区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北京运河历史文化区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
热门文章